免费发布信息 免费开通店铺
当前位置:临淄百度信息港 热点资讯 临淄新闻  临淄乡村记忆-文化底蕴深厚的柳店村

临淄乡村记忆-文化底蕴深厚的柳店村

发表时间:2017-11-15 07:27:24  来源:临淄乡村记忆  浏览:次   【】【】【
柳店村文物古迹众多,人文底蕴丰厚。柳店村历史遗迹主要有:双龙桥、玉皇殿、管鲍祠、赵执信题词处、严矶石遗址、姜太公垂钓处等。双龙桥位于柳店村和胡家楼两村之间,始建于明代。

柳店村,历史悠久,早在2400多年前就有人在此定居。据《临淄文物志》记载,柳店村东有4.2万平方米的先民居住遗址,属战国时期。柳店村在明清时期是东西交通要冲,官道两旁,店铺林立,鳞次栉比;路上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商业极为繁盛。因村民沿官道开设店铺,又因村北有柳树林,有店有柳,故名“柳店”。

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年)《临淄县志》里,记载有临淄知县邓性为柳店村民、饭店掌柜赵恩赐(本村赵氏七世祖)申明冤情的故事。清康熙年间,柳店村村民赵恩赐在村东依官道开了一家酒肆客栈,接待南来北往的客人。有一天,来了一位远方的商人住店,不料夜间商人突发疾病,死在了客栈床榻上。结果赵恩赐被以蓄意谋害之名拘捕,押入县衙死囚大牢,依照当时的律条受了严刑拷打,但赵恩赐本人却始终不予认罪。适逢县令邓性上任临淄,接手此案后便亲往旅店查验案发现场,发现赵恩赐的旅店陈设十分简陋,没有看到一处私密场所,客栈与邻居之间的相连隔段,仅以一层透风的苇箔相遮挡,“茅墙苇壁,灯火互相映照”,这样的环境怎么能够图谋害命呢?满腹狐疑的县令回到县衙,亲自提审赵恩赐,“相其人,则朴然古处,言讷讷不能出诸口,初非刁悍也”。后又几经勘察审讯,确认是一桩冤案,邓县令便下令将赵恩赐无罪释放。

赵恩赐回到乡里,对这位秉公执法、头脑清醒且富有经验的县令十分感激,便在家中设了供堂,请画匠绘制了邓县令的画像,一日三餐,叩首供奉。朴实憨厚的赵恩赐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愫。两年后,邓县令早已调离临淄,远赴他乡就任新职,而对此事浑然而不知情。有一年,他又因公务路经齐地,夜间住宿于离柳店不远的淄河岸边,旧友闻讯来访,席间有人说起柳店有位村民每日把其当神仙供奉之事,邓县令闻之大惊,经过再三提示回忆,才终于明了事情的原委,不禁发出一番这样的感叹,大意是:“我为官以来,虽可对天起誓自己清白公正,但也难免因见识偏颇,谋断有漏洞和不周之处,我也时常为自己犯下的过失而深感内疚自责,但在任职期间做过一点有益的份内之事,百姓就念念不忘,给予厚待回报,真是惭愧啊,由此可见当地民风之淳然!”言毕,邓县令提起笔墨,当即赋诗一首:“治县初无谱可寻,相将惟只圣贤心。持平务使星无索,辨枉何知夜有金。肖我须眉终莫状,问谁图画幻为钦。累累墨绶风尘吏,空际应增鹤与琴。”


双龙桥

柳店村文物古迹众多,人文底蕴丰厚。柳店村历史遗迹主要有:双龙桥、玉皇殿、管鲍祠、赵执信题词处、严矶石遗址、姜太公垂钓处等。

双龙桥位于柳店村和胡家楼两村之间,始建于明代。据民国九年(1920年)《临淄县志》记载,清代同治十年(1871年),临淄知县范继安,曾率众重修,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现为淄博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龙桥呈东西走向,三孔,单孔跨径2.29米,矢高1.08米,桥宽5.2米,主跨10.8米,总长28.8米,全部用大块青石建成,桥两侧用高0.42米、宽0.27米的青石做护栏,北面最长的一块有2.5米,桥面用长约2米、宽1米、厚0.25米青石铺成。2000年村内道路硬化,在桥面上铺了一层0.2米厚度的混凝土,青石被混凝土覆盖。桥下平时水流甚浅,每到雨季,由牛山和南部丘陵地区形成的山洪滚滚而下,经双龙桥汇入淄河。明清时代,双龙桥处于胶东地区往省府济南繁忙的交通驿道上,为车马行人提供着交通便利。沿着桥向东,是去府治青州和胶东半岛的重要通道,向西直通省府济南。夏日桥两侧绿树浓荫,风光宜人,往来客商常常在桥畔歇脚,留连忘返。清代博山籍著名诗人赵执信到青州府考秀才时路过柳店村,在双龙桥驻足休息,看到烟雨朦胧的牛山和淄河的美景留下了“细风吹雾白难收,沙引清淄入地流。绿树连荫村雨暗,牛山何处见全牛。”的诗句。由于气候和其他众多原因,河水逐渐减少,现在只有在大雨季节偶尔有水从桥下流过。没有了河水的冲刷,桥下淤积严重,桥身已有一半埋于地下,又因为公路的建设,交通要道变迁,原来的胶济公路改到柳店村南,双龙桥失去了昔日的繁忙景象,现在只是作为乡村道路使用。

来到柳店,你可以看到现在的地形非常有趣,村西边淄河非常宽广,南岸弯到了柳店村的南边,村东边淄河南岸也到了柳店村的南面,接近现在美陵集团的位置,唯独柳店村不受冲刷。在1964年夏季山洪暴发时,河水漫到了原齐银水泥厂东厂西门的位置,但柳店村也安然无恙。据传,以前的淄河只有数丈宽,两岸的村民种地休息时,常常坐下来和对岸的人聊天,雨水充沛的年份,柳店村西面的天齐渊水量也会增大,每当有山洪暴发时,上游下来的洪水和天齐渊的水汇合在一起,就会冲刷河的两岸使河道增宽。柳店村民原有一部分在现村庄的北面100多米处居住,经过几次洪水的冲刷,房屋被冲毁,从1908年农历七月二十三大洪水冲刷后,慢慢往南移到了双龙桥以南居住,从此,再没有受过洪水侵害,据说是有双龙桥的保护,因为龙是管水的,洪水到双龙桥附近就会调头而去,所以柳店村再不受水患侵扰。当地村民对双龙桥非常敬畏和崇拜,每年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不少人会到双龙桥上祭祀,求“双龙”保佑,据说非常灵验。

村中的玉皇庙,亦始建于明代。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临淄知县胡良机(江西南昌进士)迎接上官时曾在此庙等候,看到柏树上蚂蚁为树脂粘住不能动弹,有感而发,创作了一篇散文名作《蚁附柏脂说》。

柳店村清代以前,还建有“管鲍祠”,祭祀春秋时期齐国名臣管仲和鲍叔牙,后被淄水冲毁。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曾重修;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又被淄水冲毁;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青州知府陶锦将管鲍祠由柳店迁到牛山西面刘家终村的温泉(今天齐渊)。

传说村中旧有严矶石遗址。《后汉书·严光传》载: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汉光武帝(刘秀)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云游四方,在齐国隐居。柳店村北淄河岸边原有一巨石凸出水中,严光常在石上垂钓,后人称此石为“严矶石”,明朝的临淄八景之一“严矶晚钓”即指此处,后巨石被洪水冲走,人们把这里称作“严子垂钓处”,因年代久远,故迹难寻。宋代词人杨谏在此曾留下“长河一曲抱村流,谁解乘风坐石头”的词句,明朝临淄知县彭自勖也作《和杨严矶晚钓诗》。

当地人传说姜子牙钓鱼处遗址位于村西北的淄河岸边。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因辅佐周王成就大业被封丞相,称“太公望”,俗称“太公”。 周朝建立后,由于姜子牙在兴周灭商中功勋卓著,而被首封于齐地建立齐国。他是齐国的开国之君,是齐国的缔造者,亦是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柳店村西北淄河岸边(今牛山路漫水桥东100米处)柳树成荫,是夏天纳凉和垂钓的好去处,传说姜子牙治理国家的闲暇之余常来此处,在柳荫下乘凉钓鱼。

柳店村民风淳朴优良,村民团结互助,在他人危难时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在饥荒年代大家会把自己家不多的一点粮食匀给没有粮食的村民吃,互相关照、共渡难关。虽然历经多次饥荒,全村却没有一人因饥饿而死。淄河水从村边流过千年,却没有一个村民在河中溺水而亡。不是淄河水不淹柳店村民,而是柳店村民发现有人溺水,会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施以援手,被柳店村民在淄河中救起的落水者更是不计其数。


柳店韭菜

柳店村种植的韭菜远近闻名,种植历史悠久,距今有300多年历史,自清代康熙年间就有“柳店韭菜各一畦”的说法。柳店韭菜呈绿、紫、黄、白四色,韭香浓郁,纤维少而细,营养丰富,有温中下气、补肾益阳等功效。目前,“柳店韭菜”种植面积达20亩,每亩年产约5000斤,年产值近500万元,已远销青岛、济南等10余个地市。2013年6月,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改革开放以后,柳店村响应国家和党的号召,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生产的节能采暖炉具因技术先进、质量过硬、服务优良而深受用户青睐,产品畅销山东、河北、河南、新疆、甘肃、内蒙等省份,深受用户欢迎。

责任编辑:临淄乡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