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免费开通店铺
当前位置:临淄百度信息港 热点资讯 公益佛学  消极避世,无欲无求,不是佛教代名词

消极避世,无欲无求,不是佛教代名词

发表时间:2017-12-21 07:37:23  来源:凤凰佛教  浏览:次   【】【】【
积极、消极本身并不包含褒贬之意,关键要看对什么事情,如果是对自他双方、现在未来都有意义的好事,当然应该积极进取,反之,从长远来看,会伤害到自己或他人的不善之事,应该坚决断除.

最近您被“佛系”一词刷屏了吗?

这可谓是继“油腻的中年人”之后

自媒体生产的又一大标签

用来形容目前不少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很多人都对此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很多人对佛教的印象是消极避世的

“人生是苦”、“四大皆空”

“诸行无常”、“看破红尘”

影视剧里,一言不合就剃头出家

出了家便“入山唯恐不深”

“古佛青灯度流年”

生活中,也能见到一些在家居士

为了脱生死,往生净土

放下万缘,一心念佛

......

佛教徒是消极避世的吗?

错!

积极、消极本身并不包含褒贬之意

关键要看对什么事情

如果是对自他双方、现在未来

都有意义的好事

当然应该积极进取

反之,从长远来看

会伤害到自己或他人的不善之事

应该坚决断除

佛教中那些听上去

带有消极、悲观意味的概念

其实就是对那些会给我们

带来烦恼、造成伤害的错误观念

予以明确否认

而对于那些有助于提升生命品质

帮助我们走向究竟觉悟、解脱的事

则鼓励勇猛精进

历代的高僧大德

如玄奘、法显、鉴真大师等等

都是积极践行四弘誓愿的最好榜样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佛教徒真的无欲无求吗?

错!

佛教将欲望分为三种

不善欲、无记欲、善法欲

对于会将我们导向

贪嗔痴烦恼的不善欲

应努力断除

对于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

吃饭、喝水、睡觉等等

少欲知足,适可而止

而对于生命内在希求探索真理

解脱烦恼、帮助他人解脱的善法欲

则是佛教徒应当努力追求的

而且越多越好

无有疲厌

佛教徒更看重死后和来生吗?

错!

由于近现代特殊的时代背景

佛教给人们的印象

似乎和“超度”“经忏”密不可分

很多佛教徒也会专修“净土法门”

希望百年后往生“极乐世界”

而实际上

佛法是关于人生、生命的智慧

通过转变我们的错误观念

改变不良心态

从而拥有一个真正幸福的人生

所谓“心净则国土净”

拥有健康心态,净土就在眼前

无需等到来生

佛教徒只追求个人解脱吗?

错!

“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

可不是人人都敢发的

在常人看来简直就是“夸下海口”

而佛教徒通过修学佛法

明了现有生命所存在的缺陷和痛苦

从而推己及人

深切感受到其他同处于轮回中

有情众生的痛苦

同时,因为自己希求出离轮回

从而愿意帮助其他众生也获得解脱

在尚未具有足够能力的时候

精进不懈,不忘初心

即使去往佛国净土

也不是为求个人安乐

“进修”完成后

依然要“倒驾慈航”

兑现自己的诺言

佛教徒所说的随缘是随便吗?

错!

“随缘”一词可不是随便、随它去

而是包含了佛教

对于世界本质的深刻认识:

宇宙不存在主宰神

一切事物都是

由各种因缘条件组合而成的

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每个人的命运、每件事的成败

都取决于诸多条件、因素

当我们明白“因缘因果”的规律

就会懂得观察因缘、顺势而为

条件不成熟时

也不会一厢情愿地去强求

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这可不是“随便”就能办到的

看完上面这些

相信您对佛教徒的人生态度

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

这与丧、随便、不较真

无欲无求、无可无不可的“佛系”

是否很不一样呢?

“人生苦短”,是真的

“别给自己找不痛快”,是对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可以的

但人身如此珍贵

蕴含着与诸佛菩萨

无二无别的觉性和品质

在漫漫轮回中

如石火电光,一闪而过

经不起漫无目的的虚度

许多外境目前无力改变,没关系

从当下开始努力,创造善的因缘

在改善个人生命的同时

也能给周围人带去积极的正能量

也愿每一个佛教徒

都不忘皈依时所发的誓言

披甲精进,不舍菩提心

早日荷担如来家业

成为真佛子

责任编辑:凤凰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