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将建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
继续进行大气环境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将编制完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继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文旅融合为重点,加快文化名城建设……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于1月7日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6年工作,分析面临形势,研究部署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动员全市上下深入推进“一个定位、三个着力”和“十个新突破”,努力开创转型发展、走在前列新局面。
2/3的日子可见蓝天
淄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浩在会上指出,2015年蓝繁天比上一年度增加30天,2016年的任务是比2015年增加20天,我们完成了任务的三倍。
2017年,将继续集中力量对电力、冶金、建材、焦化、铸造等重点行业,以及主城区东部、南部、东北、西南四个重点区域进行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建筑施工、矿山开采、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扬尘治理,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以石化、医药、家具、印染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为重点,强化空气异味专项整治,确保494家重点企业全面实现达标排放。
2017年全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和蓝繁天数要确保达到55%和65%以上,力争达到60%和70%, 改善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建设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
在会上,王浩指出了淄博这样的组群式城市的优点和弊端。优点是有利于城乡一体化、产城一体化,有利于城市与自然和谐统一,有利于克服大城市的交通拥堵。但弊端是,城市建设投资成本高、管理成本高。解决的办法就是加大统筹力度,一张蓝图管全局。
淄博市将编制完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将张店(含淄博高新区)、桓台、周村(含市经开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四个组团,纳入主城区一体规划建设管理,集中抓好新区文化中心、商务中心、教育医疗、政务云中心等重大功能区块建设,用两年时间建成高铁新城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显著提升主城区辐射带动功能,要强化主次城区在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体系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加快示范镇、特色小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落实“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总体框架。
全力推动济青高铁、济青高速、滨莱高速和长深高速淄博段建设改造,加快启动张沂高速建设、张博铁路和淄东铁路淄博段电气化改造及小清河淄博段复航工程,集中抓好S102济青线等13个国省道建设改造项目,扎实推进人民路改造、北京路北延以及城市立交桥等30项城市路网工程,着力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将建成投用第二环保热电厂,统筹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城区供水系统改造以及总投资40亿元的电网建设工程;建设主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全面完成区间和县域公交集约化改革。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王浩指出,虽然淄博市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70%以上的产品属于上游产品、初加工产品、中间性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总体上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更容易受上下游产品价格变动“双重挤压”,抗风险、抗市场波动能力比较弱。目前,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3位的行业全部是高能耗行业,在全国500强企业中,全省有51家,淄博市仅有2家;在全省百强企业中,淄博市仅有4家,这与工业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2017年,重点是振兴实体经济。牢牢把握优质项目建设这个关键抓手,聚力抓好总投资296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26亿元的330个市重大项目,完善落实“三个跟着走”的推进机制,确保项目年度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达到100%。
扎实推进工业精准转调。全市工业精准转调“1+N”实施方案目前完成了7个产业的编制,下一步,要依据省组织评估的22个重点行业,一业一策明确转型升级的项目载体、技术路径和责任主体,加快实现重点行业精准转调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要着力提升传统业。省里明确提出,要用三年时间对全省主导产业规上企业进行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要按照这一要求,分行业、分年度制定改造计划,年内集中抓好总投资610亿元的280个重点技改项目,引导企业将技改资金主要用于工艺改进和装备升级,着力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上实现突破。要紧密结合“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批智能工厂和智慧车间,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从单纯的生产加工向个性化研发、产品维护监测、整体方案设计等服务环节延伸,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大力培育战新产业。深入实施产业创新链“铸链工程”,突出抓好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光伏产业、制药装备等领域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培育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具有支柱作用的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紧紧抓住钢铁、焦化、化工、煤炭、建陶等行业,坚定不移地加大对落后产能关停淘汰的力度,严格抓好已压减产能的验收核查,防止复工复产、回潮反弹。
以文旅融合为重点加快文化名城建设
王浩指出,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还没有实现重大突破,在全省 9家5A级景区中淄博市没有一家,缺乏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 2016年,着眼文化名城建设顶层设计,高起点编制《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全程旅游发展规划》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齐文化研究院获省政府批复组建,提升齐文化节举办层次。
2017年,推进实施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及其核心区建设发展规划,高水平办好齐文化研究院、齐文化节、稷下学论坛和“起源地杯”国际足球邀请赛,扎实抓好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齐古城等重大项目,积极推动“齐国故都与齐王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切实将齐文化打造成为淄博标志性城市品牌,要加快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市为目标,全面落实全域旅游规划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扎实推进齐长城文化生态旅游带、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陶琉古镇、鲁商示范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建立贯通全产业链的配套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东部齐国故都旅游、南部生态旅游、中部近代文化旅游、中北部水系慢城旅游四条精品线路;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突出抓好市文化中心和一批区县重点文化项目,打造“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