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量减少1/3,多活20年:美国科学家发现长寿新规律
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说:“远古时代,胃除了消化外,还发挥着储备的功能,吃饱一顿饿三天也没问题;而现在人们顿顿吃得好,如果一个人的胃每天能容纳1斤的食物,只需填充一半,就足够其一天所需了。否则只会让机体超负荷运转,造成一系列健康问题。”
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能有一种长生不老药,秦始皇甚至专门派人寻遍天下。历经数千年,科学家们终于窥得其中的一些奥秘。
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NIA)科学家茱莉•马蒂森及其同事对多项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只需降低进食量,就能延年益寿。
01 少吃30%,多活20年
最近,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NIA)科学家茱莉•马蒂森及其同事研究发现,每天进食量减少30%的猴子,最长寿命达到43岁(超过该猴群平均寿命20岁)。
▲活了103岁的“国医大师”干祖望,其养生箴言是:蚁食,即像蚂蚁一样,一不挑食,二不多食。
以下是相关研究的结论——
1、1935年,一项小白鼠实验发现,将进食量降低30%~50%后,其寿命更长,衰老性疾病发病时间更迟。
▲洪昭光 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
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说:“远古时代,胃除了消化外,还发挥着储备的功能,吃饱一顿饿三天也没问题;而现在人们顿顿吃得好,如果一个人的胃每天能容纳1斤的食物,只需填充一半,就足够其一天所需了。否则只会让机体超负荷运转,造成一系列健康问题。”
据人民日报旗下《生命时报》报道,与少吃一点带来各种健康好处相比,与之相反的是吃的太饱会引致多种疾病。
1、肥胖
现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
“无数科学研究证实,肥胖会带来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可能达到上百种,非常可怕。”洪昭光说。
2、胃病
吃得过饱所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肠道负担加重,消化不良。
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较短,每2-3天就应修复一次。
如果上顿还未消化,下顿又填满胃部,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复的机会,胃大量分泌胃液,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产生胃部炎症出现消化不良症状,长期以往,还可能发生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3、肠道疾病
中国台湾科学家发现,脂肪堵塞在肠道里,会造成肠阻塞,大便黑色、带血。
4、加速大脑衰老
吃得过饱,会引起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
5、癌症
日本科学家指出,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几率。
6、老年痴呆
日本有关专家还发现,大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7、骨质疏松
长期饱食易使骨骼过分脱钙,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8、肾病
饮食过量会伤害人的泌尿系统,因为过多的非蛋白氮要从肾脏排出,势必加重肾脏的负担。
9、急性胰腺炎
晚餐吃得过好过饱,加之饮酒过多,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10、神经衰弱
晚餐过饱,鼓胀的胃肠会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使兴奋的“波浪”扩散到大脑皮质其他部位,诱发神经衰弱。
03 饭量减1/3,就是常说的“七分饱”
有人会说,如果连吃饭都不能尽兴,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其实不然,能够克制自己的口腹之欲,活得健康,才会有更长久更持续的乐趣。
饭量减1/3,怎么个减法呢?不是说让大家不吃,而是七分饱。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解释,七分饱就是:胃里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但习惯性地还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
04 于康:进食的顺序很重要
▲于康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七分饱”呢?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于康认为,肥胖的根源,主要是人体摄入的能量远远大于人体消耗的能量。如何才能间吃得好,同时又不用担心过量呢?进食的顺序很重要。
第一步,先喝汤
喝什么汤也是有讲究的,不能是猪骨头汤、浓的鸡汤、奶油汤等。这些汤的油能量太高,会扰乱胃,淡淡的蔬菜汤是最好的选择。
不管是热的凉的,蔬菜里面的营养素在这个时候是最好吸收的,,且蔬菜的能量比较低,体积比较大,多少都能占一点胃的体积。饭前先来碗蔬菜汤,蔬菜对身体好。
第二步,然后主食
那么把主食放在前面的道理是什么呢?当胃肠道有余地的情况之下,先把人体需要的能量底物打好,人体需要的能量底物是主食。
第三步,素菜
清淡的小菜,可以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最后,动物性的肉菜
在动物性食品里面,首选鱼虾,最后选猪牛羊肉。
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NIA)科学家茱莉•马蒂森及其同事对多项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只需降低进食量,就能延年益寿。
01 少吃30%,多活20年
最近,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NIA)科学家茱莉•马蒂森及其同事研究发现,每天进食量减少30%的猴子,最长寿命达到43岁(超过该猴群平均寿命20岁)。
▲活了103岁的“国医大师”干祖望,其养生箴言是:蚁食,即像蚂蚁一样,一不挑食,二不多食。
以下是相关研究的结论——
1、1935年,一项小白鼠实验发现,将进食量降低30%~50%后,其寿命更长,衰老性疾病发病时间更迟。
2、上世纪80年代,NIA和威斯康星大学以恒河猴为对象展开的两项独立长期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研究选择恒河猴为对象的原因是人类与恒河猴93%的基因相同,衰老方式一致。
3、NIA的研究发现,每天进食量减少30%的猴子,最长寿命达到43岁(超过该猴群平均寿命20岁),30岁后其外貌和行为都没有衰老痕迹。
4、威斯康星大学科学家完成的研究也发现,减少进食量的恒河猴不仅外表更年轻,而且身体更健康。其癌症和心脏病发病率降低50%以上,糖尿病发病率为0。在为期20年的观察研究中,控制进食量的猴子,死亡率仅为13%,而随意进食的猴子死亡率高出前者近3倍,高达37%。
02 吃太饱“撑”出10种病
▲洪昭光 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
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说:“远古时代,胃除了消化外,还发挥着储备的功能,吃饱一顿饿三天也没问题;而现在人们顿顿吃得好,如果一个人的胃每天能容纳1斤的食物,只需填充一半,就足够其一天所需了。否则只会让机体超负荷运转,造成一系列健康问题。”
据人民日报旗下《生命时报》报道,与少吃一点带来各种健康好处相比,与之相反的是吃的太饱会引致多种疾病。
1、肥胖
现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
“无数科学研究证实,肥胖会带来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可能达到上百种,非常可怕。”洪昭光说。
2、胃病
吃得过饱所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肠道负担加重,消化不良。
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较短,每2-3天就应修复一次。
如果上顿还未消化,下顿又填满胃部,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复的机会,胃大量分泌胃液,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产生胃部炎症出现消化不良症状,长期以往,还可能发生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3、肠道疾病
中国台湾科学家发现,脂肪堵塞在肠道里,会造成肠阻塞,大便黑色、带血。
4、加速大脑衰老
吃得过饱,会引起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
5、癌症
日本科学家指出,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几率。
6、老年痴呆
日本有关专家还发现,大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7、骨质疏松
长期饱食易使骨骼过分脱钙,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8、肾病
饮食过量会伤害人的泌尿系统,因为过多的非蛋白氮要从肾脏排出,势必加重肾脏的负担。
9、急性胰腺炎
晚餐吃得过好过饱,加之饮酒过多,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10、神经衰弱
晚餐过饱,鼓胀的胃肠会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使兴奋的“波浪”扩散到大脑皮质其他部位,诱发神经衰弱。
03 饭量减1/3,就是常说的“七分饱”
有人会说,如果连吃饭都不能尽兴,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其实不然,能够克制自己的口腹之欲,活得健康,才会有更长久更持续的乐趣。
饭量减1/3,怎么个减法呢?不是说让大家不吃,而是七分饱。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解释,七分饱就是:胃里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但习惯性地还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
04 于康:进食的顺序很重要
▲于康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七分饱”呢?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于康认为,肥胖的根源,主要是人体摄入的能量远远大于人体消耗的能量。如何才能间吃得好,同时又不用担心过量呢?进食的顺序很重要。
第一步,先喝汤
喝什么汤也是有讲究的,不能是猪骨头汤、浓的鸡汤、奶油汤等。这些汤的油能量太高,会扰乱胃,淡淡的蔬菜汤是最好的选择。
不管是热的凉的,蔬菜里面的营养素在这个时候是最好吸收的,,且蔬菜的能量比较低,体积比较大,多少都能占一点胃的体积。饭前先来碗蔬菜汤,蔬菜对身体好。
第二步,然后主食
那么把主食放在前面的道理是什么呢?当胃肠道有余地的情况之下,先把人体需要的能量底物打好,人体需要的能量底物是主食。
第三步,素菜
清淡的小菜,可以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最后,动物性的肉菜
在动物性食品里面,首选鱼虾,最后选猪牛羊肉。
责任编辑:临淄百度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