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和德系车相撞 哪个更加安全
鸡蛋是碰不过石头的,假如鸡蛋和石头相撞,鸡蛋会碎裂来缓冲石头的冲击力。而假如一台德系车和一台日系车相撞,结果也基本相同,究其原因,最大的问题则在于日系车的吸能设计理念
何为吸能设计?简单地说,把汽车的除乘客舱以外的部分作为溃缩吸能区间,在碰撞时作为缓冲空间减少驾驶室所受到的冲击,因此减少乘客受伤的机率。
设计理念是好的,在日系车型的各种碰撞测试中,日系车均能够拿到比较高的分数,举个例子,在以项目变态而闻名的美国IIHS安全测试中,2015年IIHS最高评级车型多半为日系车,占到了榜单的70%左右,这也说明了日系车在安全性测试上的优秀。发动机舱的吸能到位,加上坚固的乘客舱设计使得车轮等部件在碰撞时对乘客舱的入侵量很小,几乎不变形的A柱都是日系车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
日系车安不安全?IIHS给了我们结果,这时候有人就要说了,日系车都是针对碰撞测试设计的,实际上路驾驶都是渣渣,真的是这样吗?
还真有点道理,碰撞测试中的被撞方均是可移动刚性障壁,也就是一堵钢墙,这堵墙自然是不会变形溃缩的,而且是静止的,所以有了吸能设计,就能够通过车前舱的溃缩吸能缓解冲击,可是实际道路上使用却和实验室不同!
想想我们吐槽日系车不安全的情况主要是什么
主要是以下2种:
日系车被大卡车撞
日系车和的德系车发生碰撞
被大卡车撞就不说了,无论德系日系法系美系车在大货车面前都是一张纸。那么为什么日系车和德系车发生碰撞被吐槽的总是日系车呢?主要是因为日系车在设计理念上和德系车不同。德系车即使是前舱也设计得比较硬,而日系车普遍把前舱作为吸能空间,当然德系车在碰撞中也会变形,因此也可以部分吸能,只是吸能量和日系车不同罢了。
因此假设一辆日系车和一辆德系车相撞,日系车吸能量会比较大,变形也会比较大。而德系车相对变形会比较小,尤其是老一代的德系车,但是日系车此时的吸能并非只保护了日系车的乘客,同时也保护了德系车的乘客。就好比你的德系车撞上一个气球,气球通过变形缓冲了撞击力,也保护了德系车的乘客一样。
导致日系车和德系车轻度/中度碰撞后双方乘员受到的伤害基本相同,但是日系车变形幅度却要大很多,这就给了德系车主一个骄傲的资本,也给了日系车主一个吐槽的理由了。当你开个车和别人的车对撞了,双方人都没出事,但是你的车头已经烂成一堆,而人家的车头完好无损时,你自然会骂你的车了。
而在严重碰撞中因为德系车更加硬,所以往往德系车的前舱溃缩吸能量更加大,因此在和日系车的碰撞中也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而致使乘客舱保持完整,所以简单地说,日系车的吸能保护了自己更保护了其它车辆。
简单地说,在测试中无论是日系还是德系,碰撞的对象都是一堵钢墙,德系车相对日系车来说更像是硬碰硬,因此车内假人的状况并不乐观;而日系车则因为有了吸能设计缓冲,因此假人的身体状况更加优秀,所以在测试中日系车的得分会比较偏高。而小编相信假如日系车和德系车都去撞墙,德系车并不比日系安全。而实际道路上日系德系相撞就有点鸡蛋碰石头的感觉了。
当然,实际上两台采用吸能设计的车相撞带来的伤害是最小的,因为两台车各自承受了50%的吸能任务,但是一台没有吸能设计的车和一台有着吸能设计的车相撞,缓解冲击的责任就大部分落在了吸能设计的车型上,也就是可怜的日系车,但是想要所有车辆全部采用吸能设计几乎不可能,路上行驶的也不都是日系车,从这个角度来看,日系车在中国确实存在着劣势。
总结
所以对于吸能设计的好坏来说,小编不敢妄下定论,但是小编认为吸能设计存在于日本还是很正确的,却并不适合复杂的中国;对于日系车是否安全,小编不做评价,但是让小编选的话,小编更愿意选择一台德系车。